9月28日晚,盈科法学院2025级法学专业认识实习收官之作——“对话学长学姐 共探法学成长路”主题分享会在模拟法庭温情开讲。盖芯冉、李雨欣、李奕涵、李兆忆四位同学作为分享嘉宾,结合自身学习与生活经历,为初入法门的新同学递上满满“干货”,点亮了一盏引路明灯。
一、学法有道:兴趣为引,细节为基
法学2302班盖芯冉学姐以“高效学习、安心生活”的核心,围绕“兴趣、方法、努力、心态”四大学习关键点展开分享。她认为,法学学习绝非机械记忆,重点在理解,可借助网课查缺补漏,面对学习瓶颈需坚持;同时要尽快适应成年人身份,摒弃内耗心态。她特别提醒新生,英语四六级备考需提前规划,避免语言学习断层。生活上,她建议积极参与学生会、田径运动会等,在实践中锤炼综合能力,让大学生活既有学习的深度,亦有成长的广度。

法学2404班李兆忆学长结合自身大一学习经历,总结出“十字真言”式学习方法。“法趣先培育,学循渐进阶”,他建议从《法律与文学》《洞穴奇案》等书籍或法律相关影视入手,唤醒对法学的兴趣;“初时课业闲,治学重预复”,强调课前预习标记疑问、课后复习,借助教材理清知识逻辑,推荐合众教育等线上课程补充学习;“问师解律惑,善问促学深”,鼓励主动向老师请教法理学、宪法学等难点知识;“随处皆可学,心安便为斋”,指出校园各处皆可作为学习场所,关键在主动学习;“外语莫搁置,常温保语感”,提醒新生在大一保持英语学习节奏,为后续备考筑牢基础。生活上,他建议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丰富校园体验,拓宽成长边界。

二、成长有方:主动为翼,目标为引
法学2301班李雨欣学姐着重强调“目标导向”与“拒绝躺平”的重要性。她建议新生设置分层目标:大目标聚焦考研、过四六级等长期规划,小目标细化到每日背单词、每周复习章节知识。学习上,要保持良好学习习惯,课后通过“复盘笔记+主动思考+真题练习”深化知识,比如用思维导图梳理章节体系,做真题时整理选项知识点、积累法律术语,避免考前集中突击。生活中,她鼓励新生参与社团、志愿活动,利用假期旅游、运动,在劳逸结合中调整心态,接纳成长中的不完美,专注自我成长。

法学2301班李奕涵学姐围绕“状态与目标”“学习与习惯”两大核心展开分享。她认为,大学阶段需保持“大胆尝试、专注自身”的状态,不必因活动未获奖而气馁,反而要在实践中突破自我边界;面对未来方向,若已明确则深耕专业,若仍迷茫则先积累硬件条件。在学习方法上,她强调课堂内容的吸收与课后整理结合,建议通过网课补充法考课程、关注“法学学术前沿”等微信公众号紧跟法律动态;平时按时签到、积极互动,课后及时梳理知识,期末围绕老师重点,用“问题列表+多轮背诵”强化记忆。假期可尝试法院、检察院实习,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无缝衔接”。英语学习方面,她推荐单词书背诵,用“每日英语听力”APP单句精听,题刷题后及时复盘错题原因,筑牢语言基础。

在互动环节,新生们围绕法学入门路径、四六级备考技巧、考研规划节奏等问题积极提问。学长学姐结合自身经历耐心解答,每条建议精准对应新生需求,为他们拨开专业学习的迷雾。



三、实习收官:序章已展,新程待启
以“赢在起点,成在格局”为指引,盈科法学院2025级法学专业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随着分享会的成功举行而画上圆满句号。回望这段实习历程,学院精心搭建了多元立体的认知平台:从专业负责人深入解读法学人才培养方案,清晰勾勒学业进阶路径,到优秀毕业生返校畅谈职业成长,传递一线经验与行业洞见;从邀请法学名家开讲前沿理论,到检察官拆解实务案例,更有新生走进法院,沉浸式感受司法庄严。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新生们得以在触摸中感知法学的“温度”,在聆听中体悟法学的“深度”。这不仅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更点燃了他们探索法律世界、投身法治建设的热情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