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悠久历史中产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月17日至22日,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凝聚青年之力,法护黄河安澜”实践团成员奔赴东营、济南、聊城等地市开展“法护黄河青春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沿黄重点生态区、社区(村)开展学习宣传黄河保护法以及“河小青”净滩、水源地保护、河湖巡查、生态环境调查等生态环保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一、聆听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
聊城市东阿县沿黄河57公里,“保护好黄河、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打造独具东阿特色的黄河景观”一直是东阿县的一项重点工作。实践团成员来到艾山村村史馆,了解“沿黄”村民的生活状况,通过一个个故事感悟了黄河守护人“攻坚克难、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在黄河文化展示馆,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参观了当地标志性黄河文化研究成果,了解山东黄河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学习“2021年度法治人物”“母亲河奖”获得者张道强的先进事迹,无私奉献、矢志不渝的精神让队员们深深动容。
实践团随之开展黄河文化宣传活动,并通过在街头以随机采访、入户访谈等形式,使居民认识到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其保护黄河文化的意识,并激励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参与到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和黄河环境的保护中去。
二、以法之名,守护黄河安澜
实践团成员前往聊城东阿县实验高中和东营河口街道中心小学开展“法护黄河,青年在行动”普法宣讲,介绍了黄河现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背景、意义和运用实施,强调了保护黄河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展示大量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和影像资料,向广大学生详细介绍了黄河保护的紧迫性和历史意义、现阶段黄河保护举措、黄河保护已取得的成果等,激发他们产生对黄河承载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呼吁广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身体力行,保护黄河。
此外,实践团还来到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这是全国首个黄河保护法主题宣传广场。队员们在此学习历次黄河治理经验,并向附近群众发放团队设计制作的“法护黄河”宣传册,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爱河护河意识;实践团还参观了东阿县人民法院黄河生态法庭,这是全国首个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专门设立的生态法庭。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向法院工作人员咨询《黄河保护法》相关问题,对法律条文内涵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详细学习黄河禁渔期违法电鱼、禁渔期非法捕捞等违反《黄河保护法》的有关案例,并将在后期的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深入济南市各居民社区,结合所学法学专业进行《黄河保护法》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20余人次,在引导公众重新认识黄河保护重要意义的同时,科普《黄河保护法》重点条文,号召全民共同行动、齐心护河。
三、开展实地调研,共护黄河生态
在东营黄河入海口,实践团成员实地探寻黄河水情和生态自然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通过收集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收集分析数据,深入调查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实践团成员们走访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听取黄河河道变迁、水沙动态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介绍;走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了解珍稀鸟类保护成效;开展黄河河岸清理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河道、草丛间的包装袋、饮料瓶等生活垃圾,保持河岸整洁;走进东营黄河文化馆,了解学习当地“以盐适种、生态优先、用养结合、提质增效”的可借鉴、可复制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路径。
实践团还来到济南市西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西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实际日处理量达到4.2—4.5吨,是长清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地。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团学习了解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废水是怎样通过严密的科学步骤成为无毒无害的中水,最后排入黄河支流。实践团成员从“黄河高质量发展、流域立法、生物保护、污染防治、提升水质”等方面入手,向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黄河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措施,并结合近年来黄河流域的典型案例讲好、讲实环保政策。
牢记国之大者,护佑黄河安澜。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凝聚青年之力,法护黄河安澜”实践团沿黄河岸边走过,经聊城、济南、东营等地,足迹遍布黄河入海口、黄河生态法院、黄河法治广场、艾山卡口、黄河文化馆、生态检测中心、社区、学校,实践团发挥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实地触摸黄河文明、宣传《黄河保护法》、挖掘和传承黄河精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保、感悟新农村建设,将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